close

 

俏蘆薈

 

學名:Aloe jucunda

 

科屬:百合科蘆薈屬

 

 

蘆薈(Aloe)也是多肉植物的一種, 但是它在多肉植物中算是比較冷門的,算是非常好種的多肉植物。

 

中醫認為蘆薈能清熱,通便,殺蟲。在二次大戰時,日本人利用蘆薈治療原爆後皮膚被灼傷的人;由於傷者的皮膚迅速復原,令美國人對

蘆薈刮目相看,並進行研究,以致今日蘆薈被廣泛使用在食品及與皮膚有關的產品之中。另外蘆薈有淨化空氣功能,蘆薈能有效地吸收空

氣中的甲醛,減低它對人體的傷害。

 

照顧方式:

 

土壤:蘆薈喜歡排水性能良好,不易結塊的疏鬆土質;如果用一般市面買到的培養土和粗砂各半混和,或直接用仙人掌專用土,種在泥盆或

素燒盆中,它們便會很高興。

 

光照:蘆薈來自沙漠地區,最怕陰濕的環境,喜歡多光照而通風良好的地方,全日照和半日照都適宜。但需注意幼苗期不可受強光太久,最

好是只在早上曬曬溫和的太陽,待植株漸壯才加長日照時間。夏季時幼苗要放在室外通風,半陰處;冬季5℃以下時,要放在室內乾燥,有

陽光的地方。

 

溫度:蘆薈雖然豁達,卻有點怕冷。在15℃以下幾乎不生長,在15-28℃範圍內正常生長,在20-25℃時範圍內生長最旺盛,如果溫度低於

0℃,就會凍傷;冬季低溫時,最好移到室內明亮處種植。

 

澆水:蘆薈的葉片具有良好的儲水功能,不怕乾旱,但最怕長期積水,土壤過濕會令根部缺氧而腐爛枯死。平時可每周向葉片噴霧一次,待

盆土乾透時才澆水;天熱時要在早上或傍晚增加噴水降溫。炎夏時蘆薈會有短暫的休眠期,暫停生長,那時候要保持土壤乾燥,否則在高

溫潮濕的環境下容易爛根爛葉。

 

施肥:在換盆時施過基肥後,通常可以不再施肥,在生長期間可施兩至三次稀薄的液肥或淘米水,不宜施過濃的肥,以免燒傷根部。

 

換盆:每二至三年可換盆一次,最好在春季進行。換盆時先將根外附近的土壤去除,剔除爛根,在大一號的盆上舖上一些小石子,陶粒(發

泡煉石)之類作排水層,再舖一層混和少許基肥的培養土加粗沙,然後放正植株,周圍填滿新土,輕輕墩實,澆一次透水,以排水孔開始

滴水為準。

 

繁殖:

  蘆薈常用扦插法或分株法繁殖,定植時溫度要穩定在15-30℃之間。

  1. 扦插法:扦插法(即插枝法)可於春季進行,適用於翡翠殿之類有分枝的品種。先剪取健壯的分枝頂端10-25厘米作插枝,削平切

口,去掉底部左右兩片側葉,放在陰涼處幾天,待切口風乾,形成硬膜後植於摻有少量培養土的粗砂中,插入2厘米左右,保持盆土稍濕

潤,二十至三十天後便會生根,然後可全天見光,生根後兩月之內都不宜強光直射,直至幼苗茁壯。 
 

  2. 分株法:分株繁殖應於春季換盆時一併進行,選取矮而粗壯,葉片肥厚深綠,帶有三至五條次生根的側芽,用利刀從主根切開,另

植新盆上。新上盆幼苗要控制澆水,第一周不必澆水,待傷口結膜後再澆透水。

 

 

病害防治:

食用蘆薈和藥用蘆薈是絕對禁止以農藥來驅除病害和蟲害的。不過,蘆薈本身有殺菌成分,是一種不易惹蟲,抗菌能力又強的植物。
 

潮濕的梅雨天氣偶然會令蘆薈感染黑斑病,即是葉片上有黑色斑點,並逐漸擴大成圓形或橢圓形,此時應將患病葉片整片切除,將植株放

在通風處。
 

潮濕天氣亦可能引致紅蜘蛛(葉蟎)的到訪;紅蜘蛛會在葉片之間結網阻礙通風,並吸吮葉片的汁液,令葉片乾枯。對付紅蜘蛛,可用水

喉沖洗植株,並將病株隔離,但嚴重時就要整株放棄。
 

要預防蘆薈生病,應注意適度澆水和有充分日照,令植株茁壯,增強免疫能力。冬季低溫時可將盆栽移至室內,維持蘆薈生長適溫;夏季

注意通風降溫,在溫度最高的正午可罩上遮陽網,減低蘆薈患病的機會。

 

粉絲團聯絡我們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ialinn/

商品購買區:https://52xianglin.com/index.php?route=product/product&product_id=234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多肉植物 淨化空氣植物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eddy911405 的頭像
    teddy911405

    鄉林園藝

    teddy9114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