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吐珠
學名-Clerodendrum thomsoniae Balf. f.
英名-Bleeding-heart Vine、Bag Flower、Bleeding Heart Glorybower
別名-珍珠寶蓮、一點紅、珍珠寶草、臭牡丹藤、白花蛇舌草
科屬-馬鞭草科(Verbenaceae)海州常山屬(Clerodendrum)
花期-近全年
果期-秋季
原產地-熱帶非洲
分布-台灣普見於公園花廊、庭院栽培
用途-盆栽觀賞、花廊、花架、庭園綠籬、花棚、藥用
龍吐珠在台灣地區是一種大家極為熟悉的植物,是常綠半蔓性灌木,但龍吐珠在台灣北部,遇冬季低溫時還是會有些落葉的現象。他的先
端幼小的枝條呈方形,黑紫色帶有些許細毛,葉有柄為對生狀,葉全緣且葉脈明顯,成卵橢圓形而先端尖銳。花頂生或腋出具有長軸,呈
圓錐狀,繖形花序,我們認為是花瓣部分其實是苞片,常見的是乳白色,另有紅色品種,龍吐珠真正的花自苞片中抽出,花瓣先端五裂,
未開時鮮紅如珠,宛如龍吐珠,中文名稱就是因此而來。花盛開於晚春至夏季,約6-10月左右,花謝後核果藏在花萼中,裡面有4顆黑色的
種子。
照顧方式:
光照:龍吐珠冬季需光照充足,夏季天氣太熱時宜遮蔭,否則葉子發黄。光線不足時,會引起蔓性生長,不開花。花芽分化不受光周期影
響,但較強的光照對花芽分化和發育有促進作用。在黑暗中不宜置放時間過長,在溫度21℃以上,超過24小時,就會落花。
澆水:龍吐珠對水分的反應比較敏感。莖葉生長期要保持鹽土濕潤,但澆水不可超量,水量過大,造成隻長蔓而不開花,甚至葉子發黄、凋
落,根部腐爛死亡。夏季高溫季節應充分澆水,適當遮蔭。冬季要減少澆水,使其休眠,以求安全越冬。
土壤:以肥沃、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爲宜,不耐水濕。
施肥:龍吐珠施肥不應過多,開花季節每隔7-10天施1次腐熟的稀薄餅肥水,連施3-4次肥即可。龍吐珠在栽培過程中若發現有黃化現象,可
結合施追肥,施用0.2%硫酸亞鐵水,即可使葉片逐漸由黃轉綠。
換盆:盆栽龍吐珠,一般每1-2年換盆一次,換盆時間在早春或花謝後均可。換盆時先用碎瓦片墊好排水孔,再放入少量骨粉作基肥,然後
裝入新的培養土(腐土4份、園土4份、沙土2份),栽好植株,上留2-3厘米沿口,以便施肥澆水。換盆後澆透水,放背陰處緩苗,緩苗後
移至陽光充足處養護。
繁殖:常用扦插、分株和播種繁殖。
一、扦插繁殖
常以枝插、芽插和根插均可。枝插可選健壯無病枝條的頂端嫩枝,也可將下部的老枝剪成8~10釐米的莖段作爲插穗。芽接是取枝條上
的側生芽,帶一部分木質部,作爲插穗。根插是根狀匍匐莖剪成8~10釐米長作插穗。插床可用泥炭、珍珠岩、腐葉土、河沙和蛭石等基
質,以春、秋季扦插最好,扦插適溫爲21℃,插床溫度爲26℃,對生根十分有利。插後3周可生根。如用0.5%~0.8%吲哚丁酸溶液處理插
穗基部1~2秒,可生根快而多。
二、分株繁殖
在花後,挖取地下匍匐莖上萌發的新枝,帶根直接盆栽,放半陰處養護。
三、播種繁殖
3~4月進行。種子較大,采用室内播盆,室溫保持24℃條件下,播後10天左右相繼發芽,苗高10釐米時移入小盆養護,第二年就能開花。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shialinn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