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名:Melastoma candidum D. Don
Melastoma septemnervium Lour.
科名:野牡丹科野牡丹屬
別名:山石榴、不留行、王不留、王不留行、九螺仔花、大金香爐、山石榴、金石榴、金榭榴、埔筆仔、不留行、狗力仔頭(以上為台灣習用名稱);豬母草,地茄,豹牙郎木,活血丹、高腳山落蘇,吞口巴、氈子桿、毛足桿,野石榴、金石榴、金雞腿,豬牳稔、牛牳稔,紅爆牙狼,倒罐草、高腳稔,大杜橋、水多年、高腳埔梨、大號天番爐。 Kahbatuka(泰雅);Katuru(排灣)
原產地:巴西
野牡丹屬於常綠灌木,株高約 50-120 公分,分枝略呈方形,全株被有淡褐色倒伏狀之剛毛;葉對生,橢圓形至圓卵形,全緣,葉脈 3-7 條;聚繖花序頂生或近於頂生,花紫紅色,花萼筒壺狀,密被毛茸,花瓣 5 片,每片 2-3 公分長,雄蕊 10 枚,雄蕊 5 長 5 短,花期 5-7 月。果實開裂,多少帶有漿質,包裹在壺形的宿存萼中;種子多數,甚小,果期 10-12 月。野牡丹因為有著豔麗的紫色花朵而得名,在台灣可以全年開花。種上幾株在陽光充足的陽台或院落中,幾乎可以天天賞花。每朵花的壽命長達3~5天,花朵初開的時候花瓣紫色,近凋謝時花瓣變成紫紅色,此時花蕊大多已經脫落。
野牡丹其實和牡丹關係甚遠,牡丹是屬於毛茛科的植物,由於野牡丹是野生花卉中花型較大且較搶眼的植物,花朵豔麗就好像牡丹花一樣而稱之。
野牡丹全株可入藥。全株,中藥名為野牡丹,味酸、澀,性涼,歸脾、胃、肺、肝經,能清熱解毒、消炎止血、消積利濕、消食止痢,主治腹瀉、便血、吐血、咳血、月經過多、乳汁不下、腸癰、肝炎、白帶、產後腹痛、跌打損傷及外傷出血等。根,中藥名為野牡丹根,別名痢疾罐、王不留,味酸、澀,性平,能健脾利濕、活血止血,主治消化不良、便血、月經不調、食積腹痛、頭痛、風濕痹痛及跌打損傷等。果實或種子,中藥名為野牡丹子,別名豹牙郎子,味苦,性平,能通經下乳、活血止血,主治乳汁不通、產後腹痛、難產等。
照顧方式:
日照: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
澆水:水分管理的重點為保持土壤略濕潤,但澆水不宜太過頻繁,否則葉片容易產生水浸狀而軟化。
介質:以排水良好之砂質壤土或腐葉土生育最佳。
施肥: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肥料。
繁殖:播種或扦插法繁殖,春、秋兩季為適期。
粉絲團聯絡我們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ialinn/
野牡丹(小)商品購買區:
https://52xianglin.com/%E9%87%8E%E7%89%A1%E4%B8%B9.html
野牡丹(大)商品購買區:
https://52xianglin.com/%E9%87%8E%E7%89%A1%E4%B8%B9(%E5%A4%A7).html